学校有“田家炳教学大楼”一幢,有23现在的仁居中学
个标准教室,可容纳1000多名学生上课,内设有图书室、阅览室、美术室、心理辅导室、电教室、年级组办公室;有可容纳600名学生住宿的宿舍楼二幢;有教师套房10套,教师宿舍楼3幢;有科学实验楼1幢,内设物理实验室、化学实验室、电脑室、电教室、课件制作室;有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进餐的师生食堂,三楼设有会议室、练功房、电教室;有行政办公楼1幢;有2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;在松香厂运动区设有2个篮球场、2个排球场、2个羽毛球场、8张乒乓球台;有地理园、生物园。各项设施设备均能满足教育教学之需。学校规划有致,层次分明,布局合理,整洁优美。仁居中学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自1562年平远建县以来,校址内先后有:学宫、考棚、文昌阁、明伦堂、训导署、平远中学堂、劝学所、叙伦学校、平远县党部、平远县私立附城中学、中山纪念亭、平远县立第二中学。1952年,县治南迁后,学校名称多用“平远县仁居中学”。国内革命战争时期:1929年11月13日,红四军军长朱德、参谋长朱云卿率部攻占平远,在仁居中学文昌阁设立司令部,部分学生参加红四军;1930年5月14日,红四军纵队1000多人由司令员林彪、政治委员彭祜率领进占县城,在仁居中学文昌阁设立司令部18天。
仁居中学初创之时,面积只有4亩。“文革”期间,学校遭到了空前浩劫,文物、史料、册籍、图书、设备等几乎损失殆尽。
改革开放以来,在党和政府、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,学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。1994年,校友陈文华副市长、林兰芳教授积极联系香港儒商田家炳先生捐献巨款建起了“田家炳教学大楼”,使学校布局、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2004年,先后完成扩建运动场、购买松香厂、改造老校区、建造休闲花园和文化走廊等多项工程。特别是修建了状元桥与畔池围栏,使之成为传承文明、德育施教的重要场所和远近闻名的文化景点。如今学校占地面积30315平方米,建筑面积10176平方米。
办学理念:德育立校,文化强校,特色亮校
办学目标: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
校训:和谐博爱严谨创新
校风:守纪文明励志勤奋
教风:求实团结奉献进取
学风:团结、活泼、求知、奋进
多年来,学校坚持以“和谐优质、科学发展”为管理理念,按照“德育立校,文化强校,特色亮校”的办学思路,致力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,优质的教学质量,科学的管理机制,提升学校品位。同时,着力塑造“制度如铁,集体有情”的组织文化,把学校建成师生的精神家园,让社会满意,让家长放心,让学生成才,让教师有为。如今,学校内部管理得到不断优化,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,呈现出良好局面。
近年来,学校以“规模大、起点高、发展快、后劲足”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,并先后获得“平远县先进党支部”、“平远县教学质量优胜单位”、“平远县学校法制教育先进单位”、“平远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乙组团体第二名”等荣誉。
1906年,(光绪三十二年)本县先贤曾玉如(字昭鉴)林商翼(字鲁传)于是年创办平远中学堂(即仁居中学前身)后改名曰:平远县官立中学,、二任监督是刘英,韩祝三,朝亲自题写“中学堂”木匾一块,悬挂于内校门,平远中学第三任监督改为校长,是饶菊逸,平远县立中学校名是由本县著名书画家韩实根书写。仁居中学校徽
1915年(民国四年)平远县学生运动会在县城(仁居)举行。我校取得优异成绩,是年饶菊逸任劝学所所长,刘任材任劝学员,他们栉风沐雨、废除私塾,筹办初级小学,广大为中学输送生源,此举比全省71个县早了30年。
1916年(民国五年)平远中学迁入大柘新校(羊子甸),劝学所(教育局)长宫陈国猷把局所迁入原中学内。
1925年(民国十四年)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指挥部队来到梅州地区,并到处演说,鼓动革命,五月十九日到平远县城视察,委任该校任校长韩祝三及李实充、林筠度、姚仰潢为县党部届筹备委员,委任韩祝三为筹备主任。
1926年(民国15年)3月4日在明伦堂(县党部),召开平远县次代表大会,我校创始人韩祝三、陈国远、谢蔚成等选为县执行委员贯彻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”减租政策。
1927年(民国十六年)复办后届初中生毕业,随后招生逐步有所增加,学制之年。
1928年(民国十七年)9月,我校长沈良佐出席省府召开的教育行政及中学教育会议。
1929年(民国十八年)秋,校长沈良佐倡导组成校友会。11月13日,红四军军长朱德、参谋长朱云卿、陆定一等率部攻占我县,在校内文昌阁设立司立部。
1930年,(民国十九年)5月14日至31日,红四军纵队1000多人由司令员林彪、政治部委员彭祜率领进占县城,在我校文昌阁设立司立部18天并建立平远县委员会。是年,校董会推选严碧生(应鱼)任董事长。
1931年(民国二十年)从事党务的任校长韩祝三因协助政府查禁烟赌反对贪污,遭受豪绅权贵迫害,被指为“共匪”逮捕押送广州南石头监狱,监禁一年又三个月
1945年(民国三十四年)2月14日,省府主席李汉魂视察兴梅,抵达县城(仁居)视察我校,向师生作了训示,积极向社会宣传抗日救国。
1949年,(民国三十八年)5月,梅州所辖五县和平解放,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南门车站,迎接解放军进城。
1954年,3月1日,蕉岭、平远两县分治,县治政设在大柘,结束了仁居县治近400年的历史,我校改为“平远仁居初级中学”随后又改名为“平远县第四中学”。
1958年,下学期,我国建立中共支部,任支部书记是曾志元校长。
1984年中共梅州地委书记李庆芬视察我国,并作重要指示。
1991年中共梅州市委书记李国荣偕夫人陈秩华(校友)到我校参观指导,由中共平远县委书记巫礼仁并合影留念。
1992年4月11日旅居印尼的校友黄祥和回国观光,专程回校指导。
1994年3月市局黄庆良副局长在县教育局长林立全、副局长杨兴良以及镇领导卓松廉、刘焕桂等陪同下,前来规划科学馆。12月田家炳教学大楼落成剪彩。
1999年12月肖承辉由上举中学调任我校校长。
2003年8月校长肖承辉调往八尺中学,卓烘成校长由平远中学调任我校校长,10月新卫生间学校花园建设动工,11月获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二名,晋级甲组。
2004年1月我校评为县“法制教育先进单位”,2月办公楼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,5月,新卫生间建成并投入使用,6月评为县“先进党支部”,7月,接受县一级学校评估验收,7月,教学大楼更改铝合金窗,9月1日,县一级学校挂牌,卓文浩任副校长,11月获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六名,12月省财政厅拔款叁拾万元用于学校建设。
2005年5月,卓烘成校长被授予“县员”称号。8月,由校友谢传仁捐资2.5万,泮池状元桥石围栏重装,9月,获2004——2005年度教学质量优胜奖,升中考试居全县第四名,9月8日县委书记丘小宏带队慰问我校教师,9月11日,考察报告《访全国劳模李金平先生》获省中小学我为南粤添光彩“活动中学组二等奖、县一等奖。11月县政府召开协调会,决定将县松香厂整体划拨我校使用,我校校园面积增大一倍。
2006年1月,我校被评为县法制教育先进单位,2月被评为县“先进党支部”,4月食堂改造完成并发包,6月评为县2001——2005年“法制教育先进集体”,9月卓烘成校长被评为梅州市德育工作者,其先进事迹在梅州日报刊登,市县电视台专栏节目中报出,10月,七八届校友捐款壹万元用于学校花园庭院灯装修,12月省财拔款贰拾万元用于校园建设。
2007年1月,连接两校区天桥建成,并命名为弘德桥,3月,校友宋德平(三水区委书记)回母校视察,5月,85届(1)班校友会、七三届校友、七七届校友共捐资壹万元装备教室风扇,8月,教学大楼更换教室木门为铁门,10月,新装备生物实验室,物理实验室一间,11月,松香厂校区平整完成共投入资金约壹拾万元。
2008年8月凌伟君由黄畲中学调任我校校长,同年冬筹资60多万元改建运动场,其中校友宋德平引资30万元。
2009年7月学校筹资十多万元更换学生桌凳、教室、场室黑板。学校文艺队获县文艺汇演二等奖。
2010年创建教育强镇,校园文化建设全面铺开,各种场室设施进一步规范,兴建松香厂运动辅助区、地理园、生物园。
平远县仁居中学坐落于毗邻闽赣之粤东重镇仁居――平远县古县城中心。其北枕项甑,南衔峨山;右倚绿水,左傍瓢泉;远眺云梯绝顶,近聆双虹逐涛。诚一方形胜。
考诸历史,远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该校址一方就有人群聚居生息。由于战乱、灾荒。我们的祖先――客族先民从黄河流域辗转南迁而来,为谋求生存而披荆斩棘,开创基业,布播文明,弘扬中原文化,共同创造中华文明史。南齐(公元500多看前),就有贤哲处士程旻,以礼教信义行于乡里,创开学风。当时程旻为世称广东“八贤”之首,于是梅州发始以县程乡名县。南齐著名诗人徐庚颂诗:“程旻当年一匹夫,不操三尺制群‘愚’,片言能使争心息,万里江山与姓俱。”据考,仁居亦以程旻这位仁人高士居住于此而得名。在仁居建有“程李公祠”以之纪念,并作为传道授业馆所。宋宁宗庆元年(1195),就设有“崇文社学”。
明代嘉庆41年(1562),祈程乡及福建之武平、上杭,江西之安远等部分地域以建平远县。县衙设于豪居都、林子营的通判府馆(即今松香厂校区),历经390年整,(1562—1952)首任知县王化于翌年在县衙左侧东门内建孔庙(即今仁居中学校址),开我县灿烂文化之先河亦为我校的创建、发展初步奠定了基础。
清雍正11年(1733),程乡县升格为嘉应州,我县隶属嘉应州。逾五年(1738),在县衙(仁居)附近设“凤山书院”一所,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。所以说,仁居一直是平远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教育的发祥地,而我校则是文化教育的策源地。
仁居中学历史悠久,文风素着,英才蔚起,遍布寰宇。曾被清朝光绪帝钦赐为“乐善好施”的平远县首富姚峻修(德和),多次捐赠巨资在县城(仁居)创建平远中学堂,并出任董事。曾任广州市长,广东省建设厅长、中央交通部长等要职的曾养甫,1915年毕业于平远县官立中学(即仁居中学前身),以后曾多次回母校观光指导。我县个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的著名教育家、哲学家吴康(字敬轩),亦曾多次回母校参观指导。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将军曾回仁居平远中学任教,在教学期间,发展了同盟会员数百人;他于1934年前后任中央监察院委员,亲自请求监察院长、著名书法家于佑任书写“平远县第二中学”校名。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如“黄梅兴、姚子青、冯克定、杨运洪诸烈士均先后毕业于该校。曾任第十七兵团少将处长的陈成龙与其叔父陈方绥(少将军衔)在该校毕业后,还回校任教。驰名海内处的书法家、教育家吴三立教授关心桑梓教育事业,多次回母校讲学。1982年为母校书写“平远县仁居中学”校名。1987年冬聘为我校校友会名誉会长。妇孺皆知的近代著名书画家韩实根,其所作书画深得丘逢甲、曾养甫、张静江等的赏识,亦曾任教于该校。岭南书法巨臂麦华三教授,于抗战后期到我校任教办书画培训班,为平远造就人才。
人杰地灵,群贤毕至。史载,南宋末年身居相位的文天祥、陆秀夫、张世杰和兵部尚书潘任等护卫端宗皇帝途经仁居辖属等地,曾驻防我校址半月。平远建县后的位进士韩元勋(八尺凤头人),官授一品服,监察御史等职,幼年时,第三次到学宫听贤士讲学。明末的爱国将士太原总兵谢志良、谢上逵父子几次占平远县城,据文昌阁为大本营,对大战成殿等秋毫未犯。康熙六年(1667)年,知县刘骏名,于明伦堂东设立训导署(即民国时期的叙伦学校校址)。太平军翼王石达开旧部谭星部、侍王李进继部等,先后于咸丰、同治年间进入平远四次,前三次破城,累计驻扎文昌阁中近半年,学宫毁于兵。光绪32(1906)年,乡贤林南翼、曾昭鉴、从两广学务处练习所师范馆毕业后,在仁居以学宫、考棚、文昌阁修葺为校舍,创办了速成师范传习所,进而创办中学,邑贤谢信夫、韩祝三等在训导署创办了叙伦初级小学,于是中小学并立其中。
近百年来,我校为国家,为桑梓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人才,或蜚声政界;或竭诚教育;或奋迹疆场;或近处安园、服务桑梓;或远适异域、扬名海外。回首校史,深感骄傲和自豪,展望未来,充满挑战和希望。